中式装修中碧纱橱的两种说法
中式装修中隔扇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碧纱窗,启功先生在为《红楼梦》第三回中“碧纱厨”作注的时候称:“碧纱厨——帏幛一类的东西。用木头做成架子;顶和附近蒙上碧纱,能够折叠。夏天打开摆在室内或园中,坐卧在里边,可避蚁蝇。”但北京文物研究所编的《中国古代修建辞典》“碧纱橱”词条的解说为:“用于内檐的桶扇。在分间间隔上,常满装槁扇,用六扇、八扇甚至十几扇,视进深巨细而定。每块槁扇的布局,同外檐装修相同,但用起来轻松巧纤细,多以紫檀、红木、沉香、铁梨等硬木做成,有的还用景泰蓝、青玉、螺钿在上面镶嵌斑纹、雕琢制造均极精美。槅心有些常糊以绿纱,故称碧纱橱。”
以上关于碧纱橱的两种解说,至少在形状上,说法就有很大不一样。那么终究以谁对准错?实际上,无论是启功先生,或者是北京文研所,二者的解说都符合事实,疑问仅仅在于,二者对碧纱橱解说时的时候不一样。启功先生介绍的碧纱橱,实际上是它的来源及开始形状。而后者的解说,则着眼于碧纱橱形状开展的最高期间——清朝末年,甚至民国年间。如果把上述两种解说归纳在一起,才可算是关于“碧纱橱”的完好意义。
许姬传老先生曾在20世纪初,随其外祖父徐致靖,应康有为之邀,前往西湖边的刘庄小住。在此期间,“仅老(徐公)住在碧纱橱内(碧纱橱是夏天防蚊蝇的特种设备),咱们弟兄三人(许姬传等)住在外间。”这段话证明了碧纱橱的确是启功先乍所说的姿态。并且它在南边也很遍及。